血月不吉利?别让迷信辜负了宇宙级浪漫

Connor 火必 2025-09-08 3 0

血月不吉利?别让迷信辜负了宇宙级浪漫

时隔三年,中国境内终于再次迎来一场观赏条件极佳的月全食盛宴。与此同时,坊间也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,即“血月”易招灾祸、对人有害,会影响人的健康和情绪,会让人头痛、失眠、生病。此外,还有“血月不能洗头”“孕妇不能出门”等荒诞说法,不一而足,给这场美丽的天象蒙上了一层人为的阴影。

实际上,“血月”不仅不可怕,而且成因超浪漫。 因为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会发生折射和散射,每一种颜色的光的波长都不同,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,而长波长的红光则会穿透大气层,因地球的引力被弯曲到地球与月球之间的阴影区,这些穿过地球大气层的红色光照在月球表面,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红色月亮——血月。这一过程如同雨后彩虹的形成,是光的传播规律使然,与“吉凶祸福”毫无关联。那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所谓“凶兆”的说法,显然经不起推敲。

从历史上看,几乎每一次特殊天象的出现,总会伴随着形形色色的“灾难预言”。从古代将日食月食视为“天狗吞日月”,到现代社会仍有各种“末日预言”,反映的是人类对未知现象的本能恐惧。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,人们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天文现象情有可原;但在21世纪的今天,仍抱着这些迷信不放,就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。

当然换个角度,这次“血月”也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契机。《科学技术普及法》要求,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、教育工作者等参与科普活动,传播科学思想,弘扬科学精神。面对“红月亮”相关谣言,科普工作者、媒体等应积极行动。像《人民日报》等媒体提前发布月全食预报,就是对谣言有力的驳斥。还可进一步通过短视频、科普文章等形式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“血月”成因,揭穿谣言。普通人遇到这类说法也要提高辨别能力,要多思考是否有真实依据,多问一句“有科学根据吗”,不要转发没有根据的传言。

天文学的发展史,本身就是人类不断破除迷信、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。 每一次特殊天象的出现,都应该是普及科学知识、弘扬科学精神的契机,而不是散播迷信的舞台。期待这次月全食观测能够成为一场科普盛宴,让更多人感受到宇宙之美和科学之魅。

(原题为《血月不吉利?别让迷信辜负了宇宙级浪漫》 作者 余明辉 来源 潮新闻)

评论